鼠标点出“宅经济”“宅金矿”待挖掘

作者: ozx1982 来源: 89货源导航网 时间: 2010/3/6 0:41:29 点击: 2628

    新华社长沙3月2日电题:鼠标点出“宅经济” 

    新华社记者谢樱 

    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点击鼠标购物,这催生了新商业模式,带来了新商机与新“商业思维”。 

    “宅生活”催生“宅经济” 

    “宅”成为现在年轻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由“宅人”掀起的“宅经济”涌动。淘宝网上,每天有数百万人在“逛街”。 

    “我可以连续在家半个月不出门。”21岁的中南大学学生曾寅告诉记者,吃饭叫外卖、购物上淘宝、娱乐靠电脑的她是众多“宅人”中的一员。 

    “宅男”“宅女”的说法源自日本,原指热衷于动画、漫画及电脑游戏的人。而“宅”在中国即为“家”,“宅一族”通常指那些喜欢待在家里,不愿外出,依赖电脑和网络生活的人。 

    也有一群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宅一族”,需要正常上下班、社交,他们却也离不开“宅经济”。28岁的刘隽是长沙一家企业的白领,对她来说,生活不是“宅”在家,就是“宅”在办公室。休息时间喜欢逛街的她,即便在大商场看中了某品牌商品,交易也会在网上进行,因为“价格更便宜”。 

    “宅生活”催生“宅经济”。 

    虚拟社区网站开始成为年轻人不用外出的“聚会场所”。很多社交网站经常举办虚拟娱乐活动,比如“喝茶”、“送礼物”等,让年轻人“在家中也能体验聚会、消费。” 

    年收入上百亿的网游产业也是“宅经济”受益者。 

    春节期间,不少饭店推出的“外卖年夜饭”备受消费者欢迎。把年夜饭送到家,让消费者在家享受家人团聚的同时免了筹办年夜饭的劳累,一些商家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专营妇幼商品电子商务的湖南维平网总裁贺卫平认为,随着网络普及和电子商务发展,国民经济行为开始发生变化。“人们更愿意选择在家里点点鼠标、敲敲键盘,来完成消费交易,而不用上商场购物被人潮拥挤。” 

    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3.84亿人。网民增多、网上消费习惯的养成,促使“宅经济”快迅增长,服务于“宅经济”的配送、物流业务也迅速升温。 

    “宅商机”受关注 

    随着网上交易形式丰富、网上支付功能进步,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围绕消费者的“宅经济”构建商业模式,拥有实体店面的企业也开始在传统渠道之外建立网络销售部门。 

    “宅商机”受到人们关注和眷顾。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洋快餐争相开展外卖业务,G2000、迪斯尼、匹克、361度、东航、宝洁、无印良品等多家企业进入淘宝网设立官方旗舰店,苏宁、国美等连锁零售、网购商城,甚至实体卖场也加大对“宅配业务”的投入,一站式服务的快递业在“宅经济”中壮大。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杨洁的寝室门上贴满“送餐上门”的餐馆联系方式。 

    湖南师范大学天马学生公寓外一家餐馆老板刘元告诉记者,针对喜欢“宅”在寝室上网的学生,饭店开展了“外卖”服务,哪怕订餐的金额少,他们也会送餐上门。 

    网络上各行业商品购买配送一体化网购蓬勃发展。上海“买菜网”、杭州“天鲜配”等“网上菜篮子工程”火了起来。实行电话及网络订餐的上海订餐小秘书有限公司经过6年发展,现有100万会员,每天约有1.5万人次向小秘书订餐咨询或达成订餐意向。 

    同时,“宅经济”开始挥别专营小商品,兼营起大额商品、高端商品。此前,网购平均消费金额只有几百元,随着家电等专业网购平台兴起,网民在家电网购平台的平均消费已突破5000元。 

    “宅经济”不仅丰富了“宅一族”的生活,也为不少“宅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据了解,超过30万人在淘宝网上开网店。担任网络模特、打字录入排版等兼职工作者也不少。“宅经济”提供的“隐性岗位”、自主创业成为深受“宅人”欢迎的就业选择。 

    “宅金矿”待挖掘 

    不少人认为,“宅经济”潜力巨大,是一座“金矿”,可深入挖掘。 

    “对不愿出门的‘宅人’来说,他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空间非常大。而现阶段‘宅经济’多停留在廉价低质层面上,完善的售后服务和品质保证将成为‘宅经济’发展的更大商机。”杭州堂堂客电子商务公司总经理仝林松说。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购物、“宅商家”为消费者提供方便服务的同时,商品、服务质量无从保证。 

    不少城市出现了“网络私房菜馆”,虽然无宗无派,但其在自家厨房炮制的“家常又独特”的菜肴籍网络传播后,深受白领喜爱,但由于缺乏实体店,网络私房菜馆处于食品监管“盲区”,原材料、生产环境、加工工艺无人监管,一些“私房菜”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贺卫平认为,“宅经济”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以及参与者年轻化等特点,在一段时间内会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商业模式,与现有的传统商业模式互补。但目前的“宅经济”经营商家门槛低,不时出现假货、水货、低质商品,消费者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贺卫平说,“宅经济”所依赖依靠的网络,不应该成为商家逃脱法律约束的平台。类似网络销售自制食品的“家庭小作坊”、“宅商家”,应纳入政府监管范围。 

    此外,“宅经济”发展下的物流服务也备受考验。仝松林告诉记者,目前的网购行为大多是省、市级异地的长途交易,全国物流快递公司的布点并没有深入各个街道、社区,而类似食品等对时间要求高的商品交易大多由商家各自建立物流送货系统,地域受限性强,也浪费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需建立快捷方便的同城“户投式”送货上门的物流服务体系,来促进“宅经济”进一步发展。(新华社专稿)

本类相关文章:
200*200-1 728*90-2 728*90-1